第(3/3)页 人家闲得蛋疼来忽悠自己。 “你想买哪几部的改编权?” “《流浪地球》、《吞食者》、《混沌蝴蝶》、《乡村教师》。” 他直接开出自己的条件:“每部50万,先付订金,合同后面会有人找你签。” 大刘呆住了。 你给的太多了! 科幻作家不会不关注科幻电影,刘慈心就是一个铁杆的科幻电影发烧友。 他当然也曾幻想过把自己的作品改编搬上大屏幕,只是对比当下的环境无异于痴人说梦。 就算是科幻作家们的大本营《科幻杂志》都在艰难求生。 最拮据的时候,杂志社的编辑们不得不全员营销领了KPI到街上卖书。 也都是靠着热爱度过了漫长岁月。 可是现在突然有个自称导演的年轻人,给自己不到千字不到100的作品开出一百多万的打包价? 闹呢? 2009年刘慈心的现象级作品《三体》发表,稿费标准是千字150. 而一对粤省的导演夫妻买断改编权的时候,仅仅付出了10万元的对价。 跟白菜有什么区别? 刘慈心笑着摆摆手:“没这么做生意的,这几篇打包50万给你我都心虚。” 没有人不爱钱,只是当他获得的收益远超自己的心理价位,这钱也怕拿着烫手啊! 他脚底踩着的这座城市,房价甚至都没过千。 200万是什么概念? “做生意讲究个你情我愿,我不觉得会亏,刘作家也别妄自菲薄。” 路老板也就是千金买马骨,通过刘慈心和《科幻杂志》之口把他的大方宣诸于一众科幻作家。 这些都是他以后拍片和改编剧本的素材库啊。 就算自己不拍,拿过来改编卖钱,哪部不是几十上百倍的收益? 刘慈心看他的神色和态度不似作伪,也不免心旌神摇起来。 为爱发电归为爱发电,谁还不想进步了,谁还不想改善生活了? 两人又闲聊了几句,半晌刘慈心一拍大腿:“兄弟,那我却之不恭了。” 他性格内向,也带这些文人骨子里的羞怯。 说到底占便宜的是路宽和问界,他也拿出了相当的诚意,给到远超这个时间点的市场价格。 只能说是双赢。 路宽拉开背包,掏出孙雯雯准备的几沓现金和制式合同。 没有线上交易工具的年代,他也没有随身带太多现金。 刘慈心看着一摞红票有些心惊肉跳,心道这小伙子胆子可真不小。 刘慈心又给路老板递上支烟:“怎么想起来拍科幻片了,投资很大的吧?” “先攒剧本,目前国内的特效水平和电影市场容量还没有科幻片问世的条件。” “你想要看到自己的电影在大银幕上出现,估计还得等两年。” 刘慈心日常也是关注过科幻有关事宜的:“国内暂时还没有科幻生电影存的土壤,别说电影了,连作家都快养不活自己了。” 自家人知自家事,他还算是有个铁饭碗的。 杂志社里连饭都吃不饱的作家太多了,他有时候也得节衣缩食给几个要好的朋友接济。 “没事,以后你们只管创作,我会和杂志社保持联系,有合适的作品我会继续收购。” 刘慈心兴奋地脸色都涨红了,没有作家不想看到自己的作品被认可的,特别是市场经济条件下这种直接提供的对价。 两人相谈甚欢,刘慈心带着路宽在娘子关游览了一阵,晚上又喝了顿大酒,这才送他坐上返京的火车。 (本章完) 第(3/3)页